核心提示:固件是硬盘内部各部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一个协调者,用于控制硬盘正常启动和运行,是硬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硬盘固件概念,什么是硬盘固件,固件的位置,硬盘固件结构
1.3.1硬盘固件概念
固件是硬盘内部各部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一个协调者,用于控制硬盘正常启动和运行,是硬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1.1什么是固件
固件通俗地理解就是“固化在硬件中的软件”,英文称FIRMWARE,它担负着一个硬盘系统最基础、最底层的工作。如果把硬盘比做一台计算机主机,同件就相当于主机中的BIOS和操作系统程序。它由一些汇编语言编写的引导命令、控制语句和执行语句构成。
在硬盘中,固件负责驱动、控制、解码、传送、检测等工作,如管理数据的存放位置,记录已经损坏的缺陷扇区,记录硬盘在工作中的温度或出现的错误等。所以说固件是硬盘的灵魂,它决定着硬件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少了固件的硬盘就只是一堆机械和电子元件,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尸体。
1.3.1.2固件的位置
由于硬盘的品牌不同,固件存放位置也有所不同:其大致可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一部分固件数据保存在硬盘电路板的芯片中,另一部分保存在硬盘盘片的负磁道上,即零磁道前面的磁道。
第二种形式是,所有固件信息全部保存在硬盘的负磁道上。
如果要访问固件区,只有通过专业工具,在工厂技术状态下,才能对硬盘固件区进行读/写操作,从而获取固件区的相关信息,并可进行LBA:逻辑地址CHS(物理地址)互换等操作。在硬盘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固件区是无法访问的。
1.3.2硬盘固件结构
硬盘固件区由几个不同的工作区构成,而工作区数量,以及组成工作区的模块,不是一个固定数值,硬盘的品牌、型号不同,其数值也有所不是:多数硬盘只有A、B两个工作区,而有些硬盘有A、B、C三个工作区。例如,迈拓硬盘左6E系列之前只有A区(主固件区)和B区(次固件区),两个工作区只要其中一个是完好的,硬盘都可以正常工作。在6Y系列之后,厂家加入了自修复工作区C区,其作用就是对固件区进行修复。而日立硬盘包括A区(主固件区)、B区(次固件区)和C区(备份固件区),当A区出故障时,可以通过B区读写硬盘;当A、B区都出现故障时,可通过专门的工具调用C区模块对A、B区进行回写,从而修复A、B区。
工作区中的固件信息是用模块的形式来表示的。一个模块可能只记录一个信息,也有可能一个模块记录多个信息,所以其大小并不一致,在固件区中每个模块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它们并不是连续存放的:
硬盘固件的信息模块包括以下几类:管理模块、配置和设置表、缺陷列表以及工作记录表等。
●固件管理模块
硬盘固件的管理模块由初始诊断模块、伺服电机旋转控制模块、磁头定位模块、硬盘控制器和缓冲存储器的信息交换模块等构成。从管理模块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不同的管理模块出现损坏,虽然其故障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硬盘不能准备就绪;二是硬盘的相关参数不能被正确识别,如硬盘的型号、容量等。
●配置和设置表
硬盘的配置和设置表包含关于磁盘空间的逻辑和物理信息。如果配置和设置表发生故障,硬盘的相关参数同样不能被正确识别,因为这些表格包含了硬盘的型号名称、最大LBA值等信息,涉及物理磁头的定位,Zone分配表确定等内容。
●缺陷列表
随着硬盘盘片数据存储密度的不断提高,虽然盘片的生产过程极其精密,但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缺陷扇区,这些缺陷扇区会威胁到硬盘数据的安全,为此,厂家会在硬盘出厂前,对其进行全面校准,将校准过程中找出的缺陷磁道和扇区记录在P-Iist中,并且在对所有的磁道和扇区的编号过程中,跳过这些缺陷扇区,也就是不给这些缺陷扇区进行地址编号,从而使用户不能发现和用到它们。
(1)P-Iist
P-Iist又称为永久缺陷列表,用于记录硬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是厂家使用专门的测试工具发现的缺陷,通常情况下,用户不要对它进行任何操作。
加入P表不会影响硬盘的容量和读写性能,因为硬盘的全部扇区可以划分为固件区、工作区和保留扇区,而保留扇区用户是无法直接操作的,它也不包含在硬盘标称的容量中,所以缺陷扇区被加入P表后,由此而损失的扇区数,将会从保留扇区取出数量相等的扇区来补充。
(2)G-I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