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微软首次推出Surface已经有差不多七年的时间了,经过了多款产品的迭代,轻薄、便携已经成为Surface系列的标签之一,如今,Surface系列已经延伸出几条不同类型的产品线,去年7月份,定位入门的SurfaceGo的发布,不仅机身更小更轻,也给用户们带来了更接地气的选择。

除了基础的WiFi版,去年11月,SurfaceGoLTE版在海外发布,并在今年春季正式登陆国内。作为一款便携移动设备,对LTE网络的支持将使其可以更为灵活、广泛的应用于更多使用场景。
外观
从外观来看,SurfaceGoLTE版和WiFi版没有太大区别,对比此前的SurfacePro等产品棱角分明的硬朗风格,SurfaceGoLTE的机身四角与边框更为圆润,手感上要友好不少。背后采用家族标志性的165度的无极调节铰链设计,既可以支撑于桌上,也能够以近乎平放的角度放进行书写,并加入了Studio工作室模式,手写笔等配件需要额外选购。
除了手感出色,作为迄今为止最小最轻的Surface,SurfaceGoLTE还有着更强的可携带性。机身大小约合一张A4纸,裸机重532克,机身最厚处为8.3mm,相比于iPad略厚,就像一本书,随手揣到包里既不占地方,也不会太累赘。
机身采用银色铝合金材质,表面经过磨砂处理,虽然是整个家族中售价最低的那个,但在做工上毫不含糊,和泊祎电脑回收网小编此前体验过的Surface并无区别,“软”味十足。
机身的轻薄也意味着接口的减少,纵观整个机身,除了必备的充电、耳机接口外,SurfaceGoLTE也只有一个Type-C接口(支持充电),不过这在Surface平板的历史上倒是尚属首例。但这也意味着它在可扩展性方面有着与MacBookAir、iPadPro2018同样尴尬的问题,对于用惯了Type-A接口的Windows用户而言,大概就要额外购置一根转接线了。
与WiFi版不同的是,SurfaceGoLTE在机身另一侧加入了单SIM卡槽,支持国内三大运营商的4G网络,具体体验咱们后面再聊。
此外,SurfaceGoLTE还可选购配套的键盘盖,外层材质上还是熟悉的绒面,内部的键盘根据机身的尺寸进行了针对性调整,背光、玻璃触控板等配置一个不落。
简单来说就是键盘的布局更加紧凑,但如果你的手比较大的话,用起来多少还是有些紧张。虽然薄,但键盘的键程和打字时的反馈感还是一如既往地舒服,用久了不会觉得累。虽然键盘局促了点,但触控板的面积却增加了20%,且支持简单的多指手势触控,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键盘不够用的不足。
屏幕
SurfaceGoLTE配备了一块10英寸屏幕,长宽比还是熟悉的3:2,分辨率1800*1200,350尼特亮度,97%SRGB色域,76%AdobeRGB色域,总的来看中规中矩。
但不得不说,毕竟是入门版,微软在这款产品上刀得还是挺狠的,3:2的长宽比在屏幕尺寸面前优势不在,但也好在屏幕不大,即便是在这样的分辨率下,看起来也没有太严重的颗粒感。
不过,在这个连电视都开始玩全面屏的时代,SurfaceGoLTE四条宽大的屏幕边框看起来还是有点尴尬,这样做的原因不仅有成本,或许也是为了向外置键盘尺寸妥协吧。
至于触控体验,和其他Surface也没明显区别,可以很明显感受到Windows系统下的平板模式在触控交互体验上与ioS/iPadoS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当然,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应用的适配问题,毕竟如今绝大部分Windows应用在开发时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要想将Surface真正作为平板使用,大概还需要挺长一段时间。
性能
SurfaceGoLTE搭载了英特尔奔腾金牌4415Y处理器,这枚芯片发布于2017年,采用七代酷睿KabyLake架构,14nm制程工艺,1.6GHz双核四线程,内存最大支持16GB,核心显卡是HD615。功耗较低,整体性能比此前的Atom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