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七十年:奔腾的时代洪流与变迁的个体命运

激荡七十年:奔腾的时代洪流与变迁的个体命运

激荡七十年:奔腾的时代洪流与变迁的个体命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深响,作者|吕玥

以下为文章核心要点:

宏观层面的成绩,是个体持续努力与时代机遇共同造就的结果。

时代造就个人,个人也反过来推动时代。

乡镇企业家们的大胆尝试,撞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缝隙。

84派把握了中国短缺经济的特殊历史时期,经过强势扩张建立了商业帝国。

92派的成功离不开政策大环境改变造就的历史机遇。

互联网企业家们的最大贡献是引入了创始人、估值、融资制度。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在记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风云变幻的《激荡三十年》中,财经作家吴晓波用这样的恢弘开场,提炼了一个时代的变革。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1949年以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普通人感知到的或许是街道更宽阔、家庭更富裕、城市更繁华,但更多的变革在超越普通人认知范畴外的地方发生,并深切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农业从“靠天吃饭”发展为多种农产品产量持续位列“世界第一”;

工业从部门单一落后发展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

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正带动全国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宏观层面的成绩,是个体持续努力与时代机遇共同造就的结果。

身处历史洪流之中,人们往往很难感知时代潮水的方向对个人命运的冲刷和洗礼,但回望起点,却不难看到个体命运在时代大背景下的变迁。

商业经济是观察时代变迁的最佳窗口,它们不只是绚丽的富豪成长史,更重要的是在其中你能看到个人选择对个体命运产生的影响,也能看到时代趋势对普通个体造就的机遇与挑战。

回溯过往,不难看出:时代造就个人,个人也反过来推动时代。

而身处这个时代,我们都是幸运儿。

农民企业家撞开裂缝

1969年7月,浙江省萧山区宁围镇农民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时,大概不会预料到,这个乡镇作坊未来会成长为一个横跨汽车、能源、房地产等多个产业、营收破千亿的商业帝国;更不会预料到,由田间地头成长起来的这个机构,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

鲁冠球创业的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还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组成的“两阶级,一阶层”格局。由于“合作化”运动和“割资本主义尾巴”风潮,农民靠天吃饭的日子并不好过,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

彼时,住在城市、拿着固定工资、在政治意义上“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工人是社会最为羡慕的阶级群体。在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因户口所限被严格分离,留给农民进城成为工人的渠道并不多,令人艳羡的身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而农民更不可能自己去开厂做生意。

鲁冠球是其中异类。

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于浙江萧山区宁围镇的14岁辍学青年鲁冠球,怀着要当工人的梦想去城里当了一家铁器社的学徒工。但运气不佳,受“精兵简政”影响,原本能转正的他没办法留在工厂里,只能再次回到农村。

激荡七十年:奔腾的时代洪流与变迁的个体命运

鲁冠球

回家后,他办过米面加工厂、修过自行车、开过铁匠铺,一旦被村上查封,就换一个行当继续干。终于他被破准使用大队农机修配所的招牌,并在1969年等到了准许大队开农机修配厂的国家文件。

政府的支持终于让鲁冠球的事业具备合法性,但创业之路并不轻松。由于没有原材料,也没有买卖产品的指标,鲁冠球只能从废料站收废铁,从买煤站里挑出来不要的“二煤”,没有交通工具就用自行车带。之后,鲁冠球买到了码头上没人要的一批军工废角料,曾经做大炮剩下的材料在鲁冠球和几个农民手中被制成了种地用的犁刀。

“没有原料我们自己找,没有市场我们在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夹缝中找。”

鲁冠球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过渡的缝隙中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八十年代,鲁冠球的农机修配厂更名为杭州万向节厂,主要业务从生产农用设备转变为汽车零配件的万向,创造了乡镇企业多个“第一”的记录。

此时的鲁冠球也成为了《半月谈》评出的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几年后更是作为中国乡镇企业家代表成为了美国《新闻周刊》封面人物。

激荡七十年:奔腾的时代洪流与变迁的个体命运

和鲁冠球一样想要把握时代脉搏的,还有地处内陆巴蜀之地的刘家四兄弟。

(0)
上一篇 2021年8月30日 上午10:22
下一篇 2021年8月30日 上午10:27

猜你喜欢

电话

联系我们

1388-0022-91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1395700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18:30,节假日无休

微信
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